您好:欢迎光临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站
  • #
  • #
  • #
  • 单位: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话:0912-3890195 13289129682
  • 邮箱:llp_315@163.com
  •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崇文路7号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绒山羊产业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绒山羊产业

正确评价辽宁绒山羊品种地位和改良作用

发布日期:2015/11/20   点击次数:922次   作者:管理员

正确评价辽宁绒山羊品种地位和改良作用

       辽宁绒山羊是世界优秀的白绒山羊品种,和内蒙古白绒山羊一起成为中国两大绒山羊特色品种。辽宁绒山羊几乎被所有绒山羊产区引进用于新品种培育和杂交改良,对各省(区)的地方品种培育、协调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等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如何正确评价辽宁绒山羊品种地位和改良作用,如何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品种的科学改良方法,是我们每个科技工作者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农业与工业不同,一个品种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否促进产业的和谐发展,除加工产品创新外,还要切实关注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现状和为之改善所做的工作。同时要按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生态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寻找适合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由分散的小规模家庭饲养逐步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由饲养、加工、流通、运输等环节分别向产加销、贸工牧一体化方向发展;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向科技化、品牌化商品经济方向发展。因此,绒山羊产业应作为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来发展,并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在品种开发和利用方面,应根据品种特性挖掘商品特点,开发利用不同原料加工生产不同用途、不同附加值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有的品种短期利用价值较高,有的具有稳定的长期利用价值,有的生产原料能满足较大的加工市场,有的可能适应高精端的加工市场。不同产品本身不应有贵贱之分,不能说服装就比地毯贵重。
  辽宁绒山羊是一个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在发挥育种、改良作用的优秀品种,为我国山羊绒加工业形成国际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某些绒山羊品种在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时间性、区域性等问题,应从自身改良是否科学上寻找原因,走出杂交乱配、缺乏选配计划、怨天尤人的情绪化指导下的改良模式,罕山白绒山羊、新缰博格达绒山羊的育种模式值得借鉴。控制有效的杂交代次和选择好父本、母本,也是广大农牧民生产高产、优质山羊绒切实可行的方法。
  前不久,有记者到内蒙古调查后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绒山羊是我们全家的活财神’。记者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巴音陶勒盖嘎查采访时,牧民刘举这样说。刘举一家4口人现在养了980只绒山羊,是近几年引进辽宁盖县绒山羊和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杂交的品种。刘举告诉记者,改良前他家的绒山羊每只产绒一般在350克~400克,而2007年他家的种公羊产绒2.5千克,产绒最少的也不低于1.25千克,平均每500克绒卖价155元。初步估算,去年光卖绒一项纯收入就在15万元以上。”辽宁绒山羊不仅提高了内蒙古绒山羊的羊绒产量,也提高了羊绒品质。而饲养同样数量的其他品种绒山羊,效益截然不同。如果保持效益不变,饲养数量却可以大幅度减少或维持不变。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品种资源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自己培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绒综合品质好、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非常显著等特点,被誉为“国宝”,是我国重要的品种资源,它在我国乃至世界绒山羊中处于特殊的重要位置。在我国品种保护名录中,辽宁绒山羊被列为需要重点保护的各类羊之首,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禁止出境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品种资源本身也存在多样性。因饲养区域不同,同一品种因地域不同在绒品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如盖州地区与瓦房店、本溪等地区就有所区别,瓦房店地区的绒山羊有“多绒型”雅称,即毛绒等长、界限不清,不易分梳;盖州等其他地区绒山羊有“长毛型”之称,毛比绒长,且界限清晰,易分梳。本溪地区绒山羊绒毛界限清晰且细度好,比其他地区绒细1微米~2微米。各地在引种时要根据自己的品种特点,分清辽宁绒山羊品种中存在的多个品群,按需要科学引用。就瓦房店地区绒山羊来说,当地农民也将其细分为3种类型,有长绒型、短绒型和长毛型。前两个类型绒纤维较粗,一般在17微米~19微米以上,同时绒毛分离不清,含有较多的两型毛,后一种类型绒毛分离较好,被毛形态接近盖州羊,但产绒量不是很高。在过去的10年间,曾经有内蒙古部分地区引种者引入了大量的瓦房店地区绒山羊,导致杂交后代绒纤维变粗,走了一些弯路,并以此对辽宁绒山羊提出一些不尽客观的看法,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辽宁绒山羊的改良效果与育种进展
  由于辽宁绒山羊卓越的生产性能和独特的种质特性受到我国北方广大绒山羊产区农牧民的青睐。作为主要父本,参与了我国内蒙古罕山白绒山羊、陕北白绒山羊、柴达木白绒山羊、新疆博格达绒山羊和甘肃陇东白绒山羊等绒山羊新品种的育成,同时,还被全国17个省区114个县(旗)大批引入,改良当地山羊,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全国绒山羊改良和促进我国绒山羊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各地改良后的绒山羊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饲养同样数量的羊只可以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在保证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又可以减少养殖数量,因此,引入良种改良提高是缓解林牧矛盾的最佳方式。辽宁绒山羊作为首选品种备受欢迎。
  1999年,农业部动物毛皮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依据BG/T13830-92和GB6500-86,对辽宁省辽宁绒山羊原种场核心群基础母羊所产山羊绒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平均细度14.50微米,含绒率75.51%,绒毛洗净率71.25%,其检验结果为特等。
  2001年,辽宁省纤维检验局从44包、0.603吨辽宁绒山羊母羊原绒大样抽测检验结果为:母羊羊绒细度15.37微米,手扯长度66毫米,含绒率84.69%;从2包0.034吨辽宁绒山羊成年公羊原绒抽样测定结果为:成年公羊绒细度16.46微米,手扯长度61毫米,含绒率73.00%。结论是:辽宁绒山羊原绒为细型一等。
  经多年选育,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培育出了5个各具特色的品系,为今后品种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和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要指出的是,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发现并培育出的常年长绒型新品系,其基础母羊产绒量830克,羊绒细度15.5微米,绒长80毫米,繁殖率117.5%,成年公羊产绒量1650克,绒细度16.7微米,该品系的育成,在绒山羊业是一个重要突破和创新,达到世界同领域领先水平,2007年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选育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著名养羊专家马宁教授,在2007年的研究资料显示,辽宁绒山羊母羊体侧羊绒样品50个,其中瓦房店地区平均细度为16.03±1.55微米,差异较大。如除去瓦房店市绒样本,细度会在16微米以内,羊绒机测长度74.60±22.70毫米。
  马宁教授在《中国山羊体系与绒山羊的特殊地位》一文中明确指出:辽宁绒山羊是山羊绒产量最高的品种,具有稳定的高产遗传能力,绒毛品质优良……在近年来育种技术方面实行了客观的选种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原种羊群的羊绒细度。
  著名养羊专家赵有璋教授在2008年对辽宁绒山羊主产区进行了细致考察,通过现场观测,赵教授认为,产区的辽宁绒山羊绒毛密度大、绒长,一般都在60毫米以上,被毛中毛绒界限分明,甚至呈现较为整齐的毛丛结构。成年母羊绒细度多在16微米以下,成年公羊绒细度多在16微米~17微米。辽宁绒山羊原种场种羊的质量明显好于农户饲养的,羊绒比农户饲养的细。从分布地区看,以半舍饲半放牧为主,营养水平比盖州差的本溪县,农户饲养的辽宁绒山羊羊绒细度比盖州还要细,但产绒量不如盖州的高。
  赵有璋说,辽宁绒山羊是世界级优秀白绒山羊品种。
  加强品种选育坚定育种方向
  马宁教授曾说:“辽宁绒山羊在产绒量提高的同时,细度的相对增加是必然的。从客观上讲,也正是先有了产量,才有了产业。”因此我们建议牧民在引入辽宁绒山羊种羊时,首先要引入细度好的辽宁绒山羊,杂交到几个世代后,再进行本品种选育,这样既引入了高产基因,同时又不失优化羊绒品质。片面地武断地否定辽宁绒山羊的改良效果是不尊重客观事实和不负责任的。
  在辽宁绒山羊中,优质羊绒品类细度在14.85微米,辽宁绒山羊产区平均细度在15.37微米。但也有粗的群体存在,如瓦房店地区的绒山羊,细度一般在17微米~19微米以上。
  高产绒量是辽宁绒山羊的突出品种特性,该特性是目前世界其他白绒山羊品种难以比拟的。所以,在辽宁绒山羊今后的育种方向定位和选育目标择取上,应是坚持优中选优,在保证稳定和提高产量的同时,分群建系,培育既高产又优质的新品系,为全国低产绒山羊改良提供良种。
  为达到这样一个选育目标,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经多年大量科研投入和精心选育,培育了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新品系并加以系统研究,寻找到辽宁绒山羊新的更为重要的扩繁与推广价值。
  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的发现、研究、扩繁与推广,不但改写了绒山羊季节性产绒的传统生绒机理,为绒纤维长度的增加,为产绒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并且由于一个绒囊两个以上绒干的生长方式,为辽宁绒山羊绒纤维直径走细创造了机遇。充分发挥常年长绒种群内特殊绒囊比例高而且绒细个体的种质作用,不断扩大其繁殖速度,从而加大该品系在我国绒山羊品种改良方面的影响力,使辽宁绒山羊这个优秀品种再铸辉煌,为农牧民造福,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绒山羊产业发展服务。
  产业政策要以保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绒生产国和羊绒出口国,羊绒产量和国际贸易量均占世界的70%以上。而现实却是,我国的产绒优势并没有在国际市场上转化为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产品优势。
  多年来,国内羊绒市场流通混乱,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暴涨暴跌经常发生。尤其是今年,羊绒价格大幅度跳水,几乎低至上年的50%~60%水平,创造了近8年来最低。其主要原因是除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取消等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成本迅速增大、出口锐减、经营困难,羊绒收购量价齐跌。据说一家国内知名羊绒加工企业几乎未收原绒,而把经营方向调整到房地产、矿产、运输等来钱快的项目。加上一些羊绒企业不规范经营和恶性竞争,不是本着做事业经营企业,而是搞投机,可以说中国太缺乏有远见的绒制品加工方面的企业家了。部分靠国家财政、靠上市圈钱搞羊绒加工的企业,不但不从保护产业基地和农民的利益出发,相反大造恐慌,羊绒出现多年来未有的积压现象,部分地区农民已出现弃养行为。绒山羊产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作为产业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首先保持内部的清醒与和谐,集中力量争取和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在市场低谷时安抚于民、让利于民,引导和稳定羊绒市场,使之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加工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加工工艺落后,缺乏自主品牌,使得我国羊绒和绒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软黄金,烂铜价”,利润空间不但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反而逐年萎缩。为了保本运营,原料经销商和加工企业往往选择在原料供应者———养殖户身上压等压价,盘剥农牧民利益。
  制定产业政策应从保护农牧民利益出发,农牧民是养殖业的主体,保护了农牧民就是保护了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农民要增收”,三者不是对立的,处理好产业政策,就要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和谐发展。
  在政策扶持上,应围绕中国特色的羊绒产业,重视羊绒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规范市场,规范羊绒加工企业行为,打造品牌,带动养羊积极性。
  保护生态的同时,制定放牧、轮牧制度,引导农民搞饲养方式改革。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绒山羊产业是农牧区的富民产业,绒山羊养殖为农牧民创造了财富,使他们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农牧民离不开绒山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了绒山羊,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认真的思考,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引导农牧民重视品种改良和科学管理,向改良要效益,向科学养殖要效益。
  保护生态要改革生产方式,政府要进行有效引导,如建立小区、成立协会等,鼓励农牧民精养,采取舍饲或半舍饲方式进行绒山羊生产,这样,既发展了绒山羊产业,致富于民,又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羊绒加工业要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有长远的战略观念,能全身心致力于羊绒产业发展。政府在产业加工用地、税收、设备引进、出口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政策支持,鼓励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占领国际市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品牌。
  根据我国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农村经济特点以及反刍家畜的生物学特性,以家庭为单元的养羊业,仍然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营形式,我国宝贵的山羊绒资源蕴含在千万个分散的农牧户手中。所以,羊绒加工企业应做好利益范畴定位,让利于农,鼓励饲养环节通过良种改良,生产优质羊绒原料,让农牧民不仅能获得原料生产环节应得的利益,而且能使之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增长带来的成果,共同打造自主民族品牌,实施共赢战略,使我国山羊绒的资源优势、产量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
  “新农村要建设,农业经济要增长,养殖户要增收”,这是我国的国情和国策,确保绒山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应当切实把农牧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引导饲养方式改革因地制宜制定绒山羊饲养制度
  本着产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绒山羊饲养制度,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不应搞一刀切,无视农牧民利益、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结构等特点,全方位的禁牧是不客观的。我们应该理智客观地看待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引导农牧民进行饲养方式的改革,制定放牧制度,使限牧和禁牧相结合,舍饲和半舍饲相结合,发展种草养羊、秸秆养羊等产业方式。
  以半舍饲方式发展绒山羊生产仍然是近一时期引导农牧民发展生产的方式。在草生繁茂的季节放牧,充分利用可再生的牧草资源,完全可以降低舍饲的生产成本,保持绒山羊采食牧草、灌木、秸秆等粗饲料的特性,实现过腹还田,协调林牧、草牧矛盾。有放牧条件的牧区、成林荒坡地域及适宜发展绒山羊产业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做好轮牧和限牧,改善生态结构。
  推行分类收购、分类加工创新加工工艺,打造名牌
  在原绒收购环节中,应推行分级分包、按等定价的办法,逐步规范羊绒生产和收购市场,实行优质优价,维护农牧民和加工企业利益,引导农牧民养高产优质羊,增加优质产品加工附加值,促进产业健康和谐发展。就辽宁绒山羊本品种而言,其母羊群体的绒细度平均16微米以下,公母羊在周岁内绒细度13微米~14微米,只是成年公羊的细度较粗(16微米~17微米)。对于同一个品种的不同群体而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产绒量、不同饲养方式和营养状态,甚至同一个体不同产绒部位之间,绒纤维的直径变异程度都很大。采用分类采绒、分级收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等级羊绒的混杂,有利于羊绒分梳加工,使不同细度的羊绒用于不同织品的加工制作,使宝贵的羊绒资源发挥最佳的经济和纺织效用。可以研制便携式的细度检验仪或检验方法,保证准确可靠地对原绒进行现场测试分级,同时还须研究和制定羊绒分类收购的实施标准和细则。
  任何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都要依托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我国绒山羊产业的主导力量,以山羊绒加工业为代表的相关产业应重视加快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羊绒加工工艺改革和持续创新是制约我国绒产品在国际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瞄准世界羊绒产业的技术前沿和整体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国际优秀企业的经营发展理念,在技术、装备、管理、营销等方面全面创新,真正让中国羊绒走向世界。在温暖世界的同时,更要温暖中国农民的心。

转载自:中国养殖网

联系电话:0912-3890195 13289129682  E-mail:llp_315@163.com
主办单位:陕西省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备案号:陕ICP备08002027号   汇通网络提供技术支持